第2期(总第2期)

破茧成蝶圆梦时

日期:2015-11-16 浏览:3544

                                  文/梅刘军
    “绝不能让工程质量上的这些瑕疵打了自己的脸”,面对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一期工程防波堤施工中出现的大体积混凝土网状裂缝、不规则裂缝以及纵向裂缝等质量通病,项目总工饶华亮迅速抽调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骨干员工成立“减少挡浪墙表面裂缝” QC小组,接下来的140天时间里,他们挑灯夜战,话题离不开碎石级配、水化热、抹面、养护等字眼。
    通过试验分析、现场调查、调查分析等多种验证方法,大伙总算挡浪墙表面裂缝产生的根源所在:机制砂石粉含量偏大,胶凝材料偏大,砂率偏大,顶面收面压光措施不当以及养护不及时。接着,大伙又对比裂缝产生的要因,制定对策,采取解决措施,一是采用洗砂机对机制砂进行水洗,并按一定的比例与未洗过的机制砂进行配比,使级配更佳;二是调整砂率,经过配合比试拌,达到最佳配合比;三是对砼班组进行技术再交底,实行奖惩责任制度;四是加强对养护的管理,现场严格督导。
    “胶凝材料以及机制砂粉用量大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水化热量大是造成挡浪墙产生裂缝的要因之一,而我们在优化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之下,努力降低这两项材料的含量,既能起到提高挡浪墙质量的作用,又能降低水泥等价高原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省成本”,试验室主任施喜孝如是说。他们一边不断调整碎石生产线的机械参数,改进工艺降低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一边在试验室中优化配合比中的胶凝材料用量,反复对预留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在现场对挡浪墙进行回弹,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就在落实改进抹面工艺和加强养护管理进展到如火如荼时,分包队伍负责养护的部分工人却公开跟项目部唱反调:“我们都干几十年了,都是这么干过来,以前都没有出现问题,现在出现了问题,肯定也不是我们这方面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一方面要求要求分包队伍管理人员从大局出发,另一方面要求技术骨干全程紧盯,与现场施工工人一对一交流,用数据说话并身体力行。当浇注了十几段挡浪墙后,原本还絮絮叨叨的老工人脸上也忍不住露出喜色:由于各项措施都落实到位,挡浪墙表面无出现裂缝,并且混凝土的强度也能满足设计要求。继“提高机制砂道路混凝土面层光洁度”国家二等奖QC成果之后,2015年7月,项目部“减少挡浪墙表面裂缝” QC成果再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