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总第9期)

燃烧的青春更美

日期:2016-07-14 浏览:2798

                                      文/梁琪

    青春是一团火焰,我的这团火焰开始燃起还要从2014年7月说起,那年夏天甫一毕业,我便从河南洛阳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港城湛江,十天的培训还来不及回味,就被分派到了湛江钢铁基地项目部,从此开始了这一段新的旅程。
    最初的两周里我虽一直在办公室里熟悉方案,心里却期盼能独立地负责一个分项来展示自己。很快机会来了,我被安排负责码头的构件安装,当真正开始做时,却发现一切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但是难了就要学,不会就要问,问领导、问同事、问工人,大家也愿意驻步为我答疑解惑。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我开始每天早出晚归,在码头的纵横梁间爬上爬下,工装上满是被钢筋蹭脏的印记。虽是初来乍到,每周的安装进度任务却总能超额完成。
    转眼间到了2014年底,在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安装施工顺利完成。此时工作船码头的挡墙和北护岸、东北护岸的挡墙几乎将同时开工。部长问他:“这几个分项,你一个人来做行不行,要不要找个帮手给你?”我丝毫没有退缩:“我自己可以,不用调人。”就这样,我又开始在工地到处穿梭,每天协调机械、调配资源、安排施工。我提的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浇筑工艺的建议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汽车吊装模板兼配合料斗打墙身,底板就用溜槽、罐车、挖掘机、铲车自卸,总长1100m的挡墙几乎没用到过台班费昂贵的汽车泵,为项目部节省了一笔机务费开支,同时也保证了浇筑进度和质量。
    挡墙浇筑完毕后没多久,另一项任务接踵而至,全天候码头开始招标了,我配合部长写技术标,时间紧任务重,白天去现场踏勘、扫海,晚上通宵达旦核对工程量、写标书、施组和策划,一段连续加班啃硬骨头的日子后,最终递交出一份份合格的资料。历经紧张的等待后,喜讯传来,全天候码头顺利中标!
    全天候码头在2015年8月10日如期开工,我负责西侧接岸结构,八个分项随着进度各自展开,我满怀信心地投入新的战斗中。西侧接岸面积虽小,但是技术难度较大,仅桩基就有三种,而且是码头水工的咽喉,锚定结构不形成,码头的水工结构就无法展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在10月超强台风“彩虹”在10月不期而至,项目部几乎被夷为平地时,也努力把损失的工期一点点的追了回来,后续码头的水工结构的展开也顺利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