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总第12期)

“变形金刚”成形记——珠海城际项目移动模架造桥施工纪实

日期:2016-12-01 浏览:2157

文/陈宇丹

艳阳高照下的广东珠海,酷暑难耐,街上行人寥寥无几。然而,在三公司珠海城际项目部施工现场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迎来一批又一批慕移动模架之名前来学习、取经的人……

金刚变形,春风吹浪正淘沙

公司承建的珠海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在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拱北至横琴段BT项目标段中只是一个小标段,计划产值只有3.9亿。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项目综合了路基工程、市政工程、站场工程、桥梁工程等施工内容,其中桥梁工程挂篮施工、移动模架简支梁、支架现浇梁等施工工艺样样都有,特别是移动模架施工更是公司首次。

前山水道特大桥共有简支梁42孔,数量偏少,不能采用传统的梁场预制与架设工艺,项目部便瞄准了云桂项目施工时采用过的MZ900S移动模架造桥机大吨位整孔箱梁原位现浇施工工艺。但这并不能满足珠海城际项目的使用要求,为此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改造攻关小组,对其进行技术改造革新。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难度相当大,其中连续梁箱型截面形状多样,对移动模架的行走造成阻碍,项目经理黄小妙介绍说:“行走困难,小半径作业前支腿难以落位前方墩顶,大坡度施工更是挑战。”尚未接触过的施工工艺让技术改革攻关小组叫苦不迭。

项目部随即组织人员到移动模架厂家参观学习,并要求厂家派专人驻守项目进行现场指导作业。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方案讨论会及多方沟通验证,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对移动模架的底模架、侧模架、外模板等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改造,尤其是解决了连续梁横截面底板宽于移动模架简支梁底板宽度而导致的“行路难”问题。“那段时间,开讨论会是家常便饭,工期又紧,夜深时分项目部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不讨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就是不罢休。”工程部部长王建说道。项目部最终决定对移动模架挑梁与吊臂之间的斜撑杆进行改装,将每个斜撑杆加装了一个千斤顶,扩大侧模的张开度,满足了移动模架对连续梁梁体大截面的顺利通过,保证了移动模架施工的质量与工期。

在大桥的下部结构正如火如荼推进时,改造后的自重450吨的移动模架上场了。这是一个新事物,备受关注,四航局、公司领导多次察看工地,对移动模架施工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真抓实干,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项目经理黄小妙看来,珠海城际项目建设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因为大多数员工没有城际轨道施工的经验,管理上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如何让大家在安全和质量管理上共同发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安全管理全方位覆盖。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得干着,各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也热火朝天地开展着,项目部针对不同的作业岗位组织安全培训,制作了“安全知识手册”,要求员工随身佩戴、不断学习,并印发了一批方便携带、易于操作的质量问题通知单,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提高过程控制效率。

质量管控落到细处。从移动模架登上项目施工舞台开始,项目部就严格卡控工序,细化作业方案,狠抓细节,确保将每一个方案落到实处,并经常组织专家组到现场与技术人员共同研讨、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在重要的施工环节,项目班子成员坚持现场盯控,常常一盯就是一个通宵。针对珠海城际项目全线有多家兄弟单位参建、施工点多、混凝土统一供应,且移动模架浇筑混凝土需求量大的特点,项目部建立了搅拌站管理微信群,专人驻守搅拌站调度协调,实时掌握混凝土供应情况,实现了对混凝土从搅拌站到使用全过程的精准定位,有效控制了超方和尾料浪费。全线所有分项工程均贯彻“典型引路,样板先行”的工作方法,形成了施工标准工法,并统一汇编成册进行推广运用,为后续施工建立了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0月25日,“变形金刚”第一次成功浇筑,正式投入生产。项目领导班子亲自“坐阵”工地,现场指挥,项目部全体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位钢铁巨人的每一步行走。安装固定、纵移过孔、到浇筑混凝土……每个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最后一车混凝土被泵送入模,移动模架首孔现浇梁圆满完成浇筑。“变形金刚”用一次性浇筑278方混凝土的业绩,让大伙吃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