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总第13期)

泡一杯好茶,写一篇好报道

日期:2016-12-01 浏览:3066

文/谢思兰

    闲时泡一杯茶,看着茶叶在滚烫的水中起起伏伏,明亮的茶汤清香扑鼻,入口是一股浓厚的甘醇与淡淡的苦涩,韵味经久不绝。

    就如写一篇报道,工作中各种视察、调研活动与动员、考评会议都是“泡茶”所需的水质,选取不同的水质会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而通讯员把各种繁杂的会议事件梳理成形,用笔杆子加入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一件通讯报道。就如泡茶所用的茶具,在平淡的水中加入各种色泽品相的茶叶,配以不同的手法和时间,酿出一杯杯清香浓醇的好茶。

    一篇通讯报道中的配图就如泡茶中用的手法,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在昏暗的会议室,通过调整相机的曝光度、增加滤镜等方法,把控照片的色彩和亮度;在杂乱的施工现场,简化背景、突出主题,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利用水面、镜面等反射物拍出更“有趣”的照片;而在一些重要讲话的场合或户外活动中,通过连拍抓拍住一些精彩的瞬间,在合照时选择合适的角度,选取重点人物拍摄,避免杂乱的背景干扰主体,都是拍好一张通讯稿照片的“小秘诀”。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拍出现场感强的照片,能增强通讯稿的视觉效果,吸引读者,提高阅读率。

    选取不同的茶叶就像通讯员在搜集材料与构思提纲的过程,通讯稿的材料选取应当精简,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其次,在通讯稿中加入一些依据类的材料,领导讲话中观点的依据,如党的文献资料,上级单位的部署要求等,增强通讯稿的真实性。加入一些佐证类的材料,为讲话中的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事例和数据,如具体取得的成绩、典型经验、统计的数据等,增强报道的客观性。最后,通讯稿可以用更多新颖的角度去表现,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自身的体会、感受,除了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尝试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增强通讯稿的形象性。

    泡一杯好茶,要细心地将茶具用滚烫的开水烫上一遍,让茶叶与茶水能够更好地融合,以便茶水保留茶叶最本真的味道。如写一篇好的报道,写作时也需怀着一颗细腻的心,坚持多写多改多读,才能亲手“泡出”一篇好的通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