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总第14期)

乌江抢水记——重庆港涪陵港区白涛作业区大石溪码头工程抢水纪实

日期:2016-12-01 浏览:3649

文/吴丽虹

    乌江岸上,揭琼业久久地凝望着对岸——四个斜坡码头整齐划一地插入乌江碧绿如玉的水中。以往每次站在这个位置,揭琼业都眉头紧锁,今天,只见他消瘦的脸庞不自觉地挂上了喜悦:“长江和乌江沿岸,一个低水位期就全部完成码头水工结构施工任务,我们做到了!” 

    业主贺信里“对这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的话语久久地在揭琼业脑海里回荡。那些抢水的艰难日子,一幕幕地又浮现于眼前。

险情

    6月5日,满怀作战激情的四航人轰轰烈烈地进场,只用一个星期时间就全面迅速铺展开工作。

6月24日,看着码头前沿4排灌注桩冲孔作业有序完成,负责桩基工作的陈浩满意地笑了。当时揭琼业还愁无具备抢水经验的技术员时,陈浩就自告奋勇地申请过来了。施工任务虽然紧急,但是一切都在在预想中顺利地开展,陈浩便满心欢喜地向揭琼业请了假,准备回家结婚。

    第二天一早,陈浩虽然一心赴家却脚步不听使唤地走向工地。陈浩忍不住笑骂自己,不知啥时养成了一早起床就下工地的习惯。不想这一看陈浩就给吓了一跳,原本应该149.5m的水位居然快跟标高为150.5m的桩顶平齐了。陈浩马上通知项目部组织撤离,所幸发现及时,所有人员和设备得以安全撤离。 

    乌江水退,已是十一天之后,之前冲好的前四排桩孔早已不见踪影。自从抢险丢下行李后,陈浩就一边忙碌于抢修设备、施工准备……一边安抚未婚妻的情绪,心想,等过几天施工顺利后,再回去补办婚礼吧。然而,在第二次施工进行到第十天时,天又开始连续下起大暴雨,即使项目部未待涨水就已经组织全面撤离,但是长江流域涨水引起了倒灌,突发性较强,8台桩基设备来不及撤离就淹没在了洪水中,陈浩默默地把行李放到床底下,再次投入到抢险中……

决策

   两次涨水,前功尽弃,在这场与时间的较量,与乌江水位的赛跑中,项目部注定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业主更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确保质量安全条件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三峡库区蓄水前完成175m水位以下所有结构物施工内容。

    只剩下一个多月,不仅要完成桩基84根、立柱48根、地梁16根……还要完成各种附属安装……乌江沿岸的其他施工单位都劝揭琼业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揭琼业态度却很坚定:“没事,我们还抢得出来。”

    针对乌江水位的特殊性,揭琼业立刻做了思路调整,组织专项会议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决策:加高加宽施工平台,以防再次涨水;采取水平和垂直交叉24小时作业的方法,争取一切施工时间和空间;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保证安全、措施、人员管理同时到位……项目副经理张万桥提出集思广益的建议,充分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为建设献计献策,进一步提高各工序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保证进度,项目副总工廖光磊主动向揭琼业请缨:“书记,我们可以试下与工程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优化施工方案和图纸。”

    未待水退,项目部已经忙得一片火热,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一门心思做起具体方案,大家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抢水

    20天后,终于退水,却是重庆最高温的时候。四航人与乌江水位的战斗正式拉开了序幕,项目部制定的决策全面上架,所有能争取到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压无剩。

    为了给施工人员解渴消暑,项目部在食堂供应绿豆糖水,在现场设置凉茶亭,还挖空心思准备丰富的夜宵。晚上11点,食堂里,黎鹏飞咕噜一声喝干净了最后一口粥后,迅速地夹起最后一个饺子放进嘴里,边吃边往工地走去。黎鹏飞可是连续值了二十多天夜班,而且很多时候是他自己主动顶上的,经常听到他说:“只要兄弟们晚上有其它事,都可以找我。” 刚走出门外,黎鹏飞就看到瞿徽东在门口打电话,不由得回想起前段时间,瞿徽东常常苦口婆心地劝说因下雨不肯来上班的工人。可是后来工人都被他感动了,原来呀,瞿徽东为工人又是准备雨具、搭建雨棚,又是备好热水,且不管白天黑夜地组织人员洗路以防路滑保障他们的安全。

    9月10日,刚刚完成桩帽施工,三峡库区便开始了蓄水,涨速一天0.5m。与此同时,前排T梁安装施工迅速铺展开来。“我们是在与水赛跑,要想战胜它,必须克服一切困难跑在水位上涨之前。”每到关键时刻,揭琼业总是为员工们打气加油。而这一群人每一次都没让揭琼业失望,甚至在夜里3、4点时,测量班还主动扛起测量仪器,拿着手电筒出去放线。项目的所有人似乎拧成了一股绳,他们无坚不摧,不达目的不罢休。

    9月24日凌晨三点,乌江边上的涪陵项目传出了阵阵欢呼声。原来, 随着最后一块横梁架上,揭琼业激动地用一阵阵的红包雨庆祝175m水位以下的所有水工结构部分的抢水任务圆满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