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总第20期)

最美不过劳动者

日期:2017-08-14 浏览:3221

文/付国容

1857年,著名画家米勒笔下的《拾穗》成为其最主要的代表作,画中农村劳动人民甘苦朴素的形象极具张力;1870年—1873年,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创作了富有冲击力的《伏尔加纤夫》,深刻表现了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劳苦艰辛;1980年,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对劳动者的形象刻画给受众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画作中各种各样的劳动者形象,在或明或暗的画面表现中,不尽相同,但其勤劳朴素的品质却“一成不变”,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顽强坚毅以及不畏艰辛的伟大品质让他们光彩熠熠。

画作记录劳动者的形象,而古老的建筑遗留劳动者的智慧。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故宫、长城、苏州园林……伟大的劳动前人,在没有塔吊机、装载机等重型机械、没有专业的安全指导、没有科学的原材料配合比例的基础上,靠着怎样的智慧砌出了如此宏伟的建筑?最神奇之处莫过于拙劣的施工工艺打造的大型建筑依然坚不可摧;沿袭着前人的智慧和坚毅,现在的中国,在建筑领域开辟着广阔的市场。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海南亚龙湾东、西码头工程、安哥拉洛比托港口项目,从内陆到沿海再到国外,到处都是中国建筑劳动者的匠心智造,各项世界“之最”、“第一”,既是对中国建筑行业的肯定,也是对广大建筑劳动者的赞誉和嘉奖。作为建筑龙头企业中国建交的基层子公司,四航局三公司所有员工坚持做最朴实的劳动者,将中交人勤劳朴素之风吹向海外,他们靠坚持和智慧、勤劳和汗水展现劳动者的力量。现场浇注的混凝土、绑扎的钢筋条、铺开的土工布,仿佛在工程一线为他们摇旗呐喊;从一方平地到建筑拔地而起,他们在完美诠释“越努力,越幸运”。思索中,那一张张美好的笑脸始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