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总第25期)

“黄金海岸”的新枢纽——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纪实

日期:2017-11-14 浏览:3182

/寻坤

2017926日,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站在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临时观景台上拿出手机,对着已经堆填至1800米的防波堤按下了“相机”快门。在此之前,他在多次检查指导项目工作的过程中都表示了“很不错”。

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是加纳特码港的扩建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建造一条3558米的防波堤以及4个总长为1400米的深水码头泊位,以容纳先进的港口装卸设备和大型船舶,旨在未来一百年内,提供世界级的港口基础设施和服务,成为非洲西部重要的海运枢纽。


管理升级 开启海外总包新模式


该项目是四航局在海外真正意义上以总包模式组织管理的大型海外项目,在项目设计、总体计划、商务合约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迈出了全面、直接对外的步伐。

面对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该项目的实施,四航局迎难而上,协助项目沟通的同时,集中优势资源,派出了有丰富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的刘天云担任中港项目总经理,聘任局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匡朝晖为项目督导组长,在项目驻点帮扶。四航局总经理李惠明、副总经理戴利云和万军杰,三公司总经理肖维等领导更是多次奔赴加纳项目部进行检查指导,就新型总包管理模式、总体计划控制、安全管理、集团内合作单位管理以及项目实施上的其他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了指示。在各方努力下,总项目部逐渐走出困境,先后解决了项目实施中调遣滞后、吹填砂不足和“东祥号”抓斗不能工作等重大问题,施工进度得到保障,并得到了业主咨工和中港的一致认可。

 

沟通融冰 适应欧美项目管理

 

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咨工AECOM有着相当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方案提交一次,整改意见可以达到一百多条。”回想起最开始的那段日子,负责方案编制的一线工程师苦不堪言。项目常务副经理汪楚亮却是慢慢摸索出了应对的方法——沟通,沟通,还是沟通!为此,四航局以三公司为主抽调了一支80后、90后的青年项目管理队伍,同时,局本部、研究院、港湾院等兄弟单位也纷纷大力支持,派出了一些有着丰富海外经验和高专业水平的干将加入了这个团队。项目部还采取全球招聘的方式,从加拿大、南非、英国、印度等国聘请了计划、安全、质量、技术、商务方面的中高端管理人员,成功组建了国际人才队伍,实现了与业主、咨工的无缝对接。

项目管理团队用实力和诚意让AECOM慢慢开始融冰,咨工及时批复了港口平面布置的优化等变更,创造了十分可观的利润;防波堤断面优化设计的及时批复大大加快了防波堤施工进度;码头方块结构设计优化为沉箱结构的批复,根本性解决了疏浚船舶在长周期波条件下不能开挖基槽导致码头不能按时完工的问题。

“以总包模式组织管理,既有利于直接和业主、咨工沟通,也有利于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项目经理杨建冲谈到项目管理模式的时候发自内心地感慨。


技术创新 突破重重难关

 

该项目的标准及要求之高,是以往的经验无法比拟的。例如防波堤垫层块石理坡最深需要施工到水下7.6米,且精度要求为±32厘米,以往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经验几乎无法达到。经过多方对比和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项目部采用了最长臂长为32米的长臂挖机,并为其安装天宝(TrimbleSystem)理坡可视化系统,对理坡过程进行监测,最终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为了对防波堤进行高效防护,项目部引进了专利公司CLIAccropode?II护面块体。试预制之时,护面块体上出现的裂痕一时之间急坏了预制场工区和试验室的小伙子们。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邀请国内外各方专家对护面块体多次进行“会诊”,找出“病症”所在,技术员们通过对Accropode?II护面块体模板进行改造,使得护面块体的裂缝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护面块体的安装同样要求严格,每块之间互锁,相邻块体安装姿态不能重复,且密度要求为95%-105%,只要1块不合格,上面的全部需要移走,重新安装。面对这样的难题,项目部引进了Echoscope水下可视化系统辅助安装护面块体,以技术创新克难关,终于达到安装要求,对防波堤起到了有效防护。

通过一年多来一步步的探索和创新,防波堤推填提前完成1600米节点、Accropode?II护面块体批量生产、沉箱预制场建设即将完成……一切都在向着高效高质履约的目标稳步前进着,“黄金海岸”的新枢纽在全加纳人民期待的目光中正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