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总第25期)

海峡南岸响彻的汽笛

日期:2017-11-14 浏览:2739

/张春林  黄冠

2017年1031日这一天,对海南人民而言意义重大——秀英港客运轮渡业务板块整体西迁海口港新海港区,标志着酝酿了近两年的新旧客货滚装业务承接计划终于实现,也标志着新海港区的完全建成且已具备承接整个海南省客运轮渡运营能力。

海口项目部项目经理陈剑站在新海港边上向北远眺,30公里远的海安城依稀可见,一艘艘大型客货滚装轮渡在崭新的码头长笛轰鸣。这一刻仿佛等待了太久,清隽的陈剑露出了微笑,伴随着客轮出港掀起的浪花,脑海里,过去三年的一幕幕历历再现……

      沉礁连淤天堑阻千辛历尽始到金

 

2012年3月,酝酿已久的新海港终于动工,琼州海峡南岸开启了新篇章。秀英港往西15公里,一只只渔船在海面上泊靠着,海面湛蓝而平静。而即将兴建的新海港就在这个小渔村外的海域。

然而,平静的新海湾有着天然良港优越条件的同时也隐藏着困难的“堡垒”——港池礁石,“整个港池内勘测的礁石方量达到26万立方。另外一个困难就是港池就在新海村边上,施工开始的时候整个村庄4000多人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完成。”项目经理陈剑说道:“几十年的老房子,最近的离爆破点不足百米,爆破施工不能对它们造成破坏。在一边施工的同时,还要保证村民的生活不受干扰。”

“刚进场爆破施工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阻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工期跟不上,一方面是村民阻工情况增多。”回想起当年的情形,陈剑微微一笑,“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方面做工作,严格制度、加强监控、做好监测,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另外加强多方沟通取得支持,爆破次数也增加到每天三次,进度终于赶上来了。”

礁石的成功爆破及清理为新海港的建设迅速打开了局面。

逢山开路奋当先,遇水架桥技比高

 

新海港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000吨泊位,随着对港口使用规划及要求的提高,业主要求将设计规模增加到10000吨。设计的变更给已经完成沉箱安装的码头泊位带来巨大的挑战,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橡胶护舷的增加和安装。

原来,设计规模为3000吨结构码头的沉箱在预制时预留橡胶护舷安装孔与10000吨码头结构所需的完全不吻合,特别是安装好的沉箱部分预埋件属于水下区域。水下钻孔——这是所有技术人员立即想到的解决办法。本以为不难的工艺,但当对所完成的钻孔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固结预埋螺栓的时候让技术人员傻了眼——强大的海水冲击力让现浇混凝土立刻随浪而去,不仅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没有达到固定预埋件的作用,而且沉箱里填埋的砂子都流冲出来。项目总工黄炜一筹莫展,要知道已安装好的87个沉箱都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这个难题没解决后面的施工就没法开展。

经过几天的查阅资料和苦思冥想,黄炜总算有了点灵感。这时候,机务部长詹裕荣走了过来:“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盖子盖在钻孔上,这样混凝土就不会被海水冲走了。”黄炜激动地说:“对呀,我也是这样想的。”两个人一拍即合,经过两个晚上通宵钻研,一个盖子样式的模具产生了。潜水人员立刻下水,可是他们傻了眼,昨晚上钻出来的壁孔已经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海蛎,“盖子”根本没法套进去。詹裕荣几经琢磨,又钻进了加工厂,把盖子式的设计改为与钻孔大小一样,并且在模具上多增加两个孔——一个浇筑混凝土,一个清排孔内海水。潜水员再次下水,混凝土终于顺利浇筑。两天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技术人员等来了水下模具拆除后的照片——沉箱壁上光滑如整,预埋件牢牢紧挂——试验成功了!

勤恳务实深耕耘,众志成城海港新

 

2015年3月,新年热闹刚刚褪去,项目部接到业主通知:新海港年底必须完工投产。这对于还有超过一半工程量未施工的一期工程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个工程将直接影响着业主对公司的评价,甚至影响着后续工程能否顺利落地。

“增人员,加设备,赶进度,这是我当时的思路。”陈剑说道。他不停地奔走各方,跟队伍负责人陈述履约信用的得失利弊,最终得到他们的支持,增加队伍后的作业能力扩大了三倍。赶工期间,陈剑每天都召开班子会议,提出“码头完工前,班子成员的时间都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的管理理念,实行领导带班和工点进度领导负责制,保证赶工期间的安全和质量。他自己身先士卒,几乎天天蹲在工地至深夜十二点。“我们加班都是饭堂送来盒饭,压根没想到给陈经理准备,每次他凑过来问有没有他的份,我们都说有,给他先吃然后我们再通知后勤送来。”詹裕荣讲起陈剑每天蹲点的情景。“入职十年了都没见过项目经理是这样熬的。”

“最着急的一次就是搅拌站系统配件损坏,等厂家过来维修至少要半个月时间,我们压根耗不起,这怎么办呢?我用一天一夜时间跑完了整个海口的五金市场,找出设计相近的搅拌轴承,然后拿去机械生产厂自己动手改造。到了凌晨四点多的时候,我把配件装好、调试并顺利生产。”詹裕荣回想起项目部那段众志成城的日子,回味无穷。